顶点小说 > 印象宜昌 > 宜昌宗教面面观(16)

宜昌宗教面面观(16)


宜昌宗教面面观(16)

        十六、宜昌的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特有的建筑物,是回族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古兰经》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

        伊斯兰教初兴时,没有专门礼拜的场所,只是选择一洁净之处供叩拜之用。公元622年9月,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途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也就是麦加的库巴清真寺。据说当时很简陋,不过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院子有一件穆罕默德所住的小屋,院子的一边树立着一排枣椰树干做的柱子,在柱子和墙之间覆盖着用枣椰树叶做的凉棚,穆斯林们可以在凉棚荫影下做礼拜,防止中东曝晒的阳光,穆罕默德就在站在房间的门廊里领导做礼拜。怪不得可以四天就建成呢,不过因为营建时穆罕默德亲自参加劳动,所以《古兰经》中称这座寺是“从头一天起就以虔敬为基础而修建的清真寺”。

        清真寺的名称来源于中国明代(公元1368-1644年)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在宜昌的历史上,城区曾先后建有两处清真寺,即天后宫巷清真寺与肖家巷清真寺。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清真古寺石碑和《东湖县志》记载,清真古寺最初建于清顺治年间(1638-1644年),寺庙坐落在天后宫巷尔雅台畔,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宜昌的回族还没有大量迁入,是谁建的、为什么建都无处可考。史料只是记载了清代(公元1636-1912年)请真古寺历次的的修缮过程:

        第一次是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宜昌新任总镇马大用到清真古寺礼拜时,“见寺庙破旧,便捐资修葺”;第二次是嘉庆年间(公元1796-1830年),甘肃人肖福君镇郡期间,“瞻见寺宇毁坏严重,又进行了一次大修”;第三次是在光绪三年(公元1881年),回族的首人(族长)李宇珍“见寺宇倒塌,不忍败坏,”便推举四个人募化维修,将南院修好,加固了正殿山门和内外院墙;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山东人崔福泰就任宜昌总镇,也曾经“捐资将大殿修复一新”。

        在王俊的笔下,经过彻底维修的清真古寺在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落成,占地823平米,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庭院数进,宽敞明净:“这座砖石结构的古寺在建筑风格上受佛教庙宇影响较大,布局严谨,古朴、壮观”。正面是三丈余高的面墙,大门上方石刻‘清真古寺’,大门用厚木方做成,外包铁皮上装钢炮钉,钢制门环,门槛用尺许高的青石砌成,门前左右竖立石鼓一对,三四级石阶入门。

        跨过门栏为经堂,过经堂就是天井,天井中间有水井,周围是方砖漫地的回廊;天井南北有南北厅堂。南厅堂是学生们习经之地;北厅堂是讲经议事之处。天井西面是清真古寺的礼拜大殿,建筑面积314平米,“可容二百人排队聚礼。”大殿两侧有旁门入后院,北面为厨房,南面为沐浴室和厕所,“院里有花坛,还有数株桂花树。”阿訇的寝室在经堂的右侧,左侧有两层木架瓦房,租给回民居住。

        这座清真古寺1940年宜昌沦陷后,惨遭日寇拆毁。1945年抗战胜利回到宜昌的回族为了举办伊斯兰教活动的需要,发起募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集腋成裘,在断垣残壁的瓦砾地上因陋就简的盖了几间简易房屋。”恢复后的房屋5间,面积374平米,大殿为瓦面平房,客堂、寝室、沐浴室等均是扎架杉木皮屋顶的简易房屋,这个清真古寺艰难的维持到解放后的1954年才与肖家巷的第二座清真寺合并。


  (https://www.2mcnxs.com/html/book/59029/59029129/3231383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2mcnxs.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2mc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