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印象宜昌 > 四第章宜昌的异军突起

四第章宜昌的异军突起


四、宜昌的异军突起

        (图解:1980年的宜昌中心城区)

        正如那篇《"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项目》一文强调指出的那样:"三线建设在西部建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过去都是山沟野岭,现在成为世界著名的钢城、煤都、汽车城、镍都。几十个古老的历史城乡被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现代化工业科技都市和交通枢纽。"在那其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宜昌的名字。

        如果说1876年宜昌被列入对外开埠的名单,那就是给那座"仅占地1200亩左右。南北向长,有3里多;东西向短,仅1里多。城内有40多条大小长短不等的街巷"的极为封闭的宜昌古城吹进了一些新鲜的气息;如果说1921年宜昌开始恢复征收鸦片特税,"以济军用",造成了宜昌一度表面和畸形的虚伪繁荣以外,1970年开始的330工程和1994年开工的三峡工程就使得宜昌这座"水电城"从此名扬海内外。而在那两个世纪工程之前的1966年开始在宜昌中心城区进行的大线建设,才使得那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峡口小城出现了凤凰涅槃似的异军突起。

        (图解:宜昌纺机大门)

        1966年9月,纺织工业部批准,将沈阳纺机、天津纺机和上海一机厂和七机厂生产纺织机械的部分设备内迁宜昌市,兴建宜昌纺织机械厂,1971年建成投产,是部属大型纺织机械企业,结束了宜昌只能生产部分织布机和配件的历史,可以生产成套捻、纺设备和编织机械,产品曾经出口罗马尼亚、泰国、缅甸、新加坡、赞比亚等10多个国家。宜昌纺机是地市合并前宜昌市城区内的第一家三线大厂,所以具有特殊意义,更为令人称奇的是,在市文物局"三线建设"工业遗存普查组去年对伍家区考察三线工厂旧址认定,宜昌纺机厂成为目前伍家区仅存的一家土地暂未出让、厂房设备完好、仍有业务运营的三线企业。

        1966年10月,武汉综合电机厂开关车间迁至宜昌,选址伍家岗艾家嘴,兴建湖北开关厂。连同这一带原有的工业企业和在建企业,形成宜昌市新兴而重要的伍家岗工业区。开关厂的兴建投产以及电线电缆、输变电设备、小水电设备和柴油发电机或原有工厂企业的扩建或新建投产,宜昌电工电器制造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市机械工业的主要行业,以1985年的一份调查表提供数字测算,电工电器制造行业户数占42。86,工业总产值占59。28,利税总额占55。32。

        (图解:宜昌棉纺厂篮球场)

        宜昌历史上就是一个川江与荆江交界的"过载码头",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后一二十年,宜昌不产一两棉纱。为了改变现状,纺织工业部决定在宜昌伍家岗兴建一座大型棉纺织厂,1967年4月,宜昌棉纺织厂在伍家岗动工兴建,这就是当时宜昌人口里所说的"万人纱厂"。该厂建成投产后,另一座大型棉纺企业宜昌旭光棉纺厂也于1974年动工兴建,次年建成投产。资料显示,两厂投产后,"宜昌市结束了机器棉织工业用纱靠外调的日子",还有富余供应外地市场。1985年宜昌棉纱产量即达1。9万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众多的劳动力就业需求。

        1966年10月,交通部长航局所属的红光港机厂在宜昌市江南五筹建;1967年8月,经国家计委、建委、一机部批准,由上海电缆厂和一机部上海电缆研究所设计并于同年筹备成立的鄂西电缆厂筹备处,在江南谭家河动工建厂,于1968年2月命名为红旗电缆厂。毗邻的两家大厂建成投产,结束了宜昌长江南岸没有现代大工业的历史。尤其是红旗电缆厂建成投产后,迅速发展成全市机械工业的首户和屈指可数的全市工业大户之一,以1985年数字相比较,全机械系统(不包括403厂)共22家,红旗电缆厂一家的比重只占4。54;该厂工业总产值达5359万元,占全系统比重的25。5;该厂销售收入达6036万元,占全系统比重28。3;该厂实现利税1519万元,占系统比重28。6,可见得该厂举足轻重。

        (图解:137厂车间)

        1966年10月,化工部在宜昌中南路兴建了大型橡胶制品企业--137厂(中南橡胶厂)。该厂占地面积4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有老职工自豪的回忆说:从厂区深处走到厂区大门,步行得40分钟,可见范围之大。137厂1968年土建动工,1972年部分投产,1988年和1989年,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双过亿元,是全市第一家"双过亿"户。至1990年已累计完成产值和销售收入均为11。3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2。93亿元。

        1970年12月,经第六机械工业部批准,403厂(宜昌船舶柴油机厂)在宜昌市东山的茶庵子破土动工,此工程由大连造船厂包建。该厂颇具规模,厂区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另外还修了专用铁路线,13年里,国家累计投资1。7亿元,在兴建厂房、科研机构、仓库的同时,还兴建了医院、电影院和从小学到技校(后升格为中专)与高中等完备的生活设施,建筑面积逾25万平方米,成为拥有940余台套设备、3000余名职工队伍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造船工业在内地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骨干企业,1976年,该厂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制造专利,推出了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船用柴油机。

        是不是有些"突如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目不暇接之感?


  (https://www.2mcnxs.com/html/book/59029/59029129/3231386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2mcnxs.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2mc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