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印象宜昌 > 清明节赶堆子(8)

清明节赶堆子(8)


清明节赶堆子(8)

        在刊登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鄂西政治丛刊之一》的《整理宜昌市实施概况》一文“民间习俗”中,鞭挞“市民对于婚丧庆吊,辄好大宴戚友,从事于无谓之铺张。其中富有者固极奢豪之能事,即贫苦者亦狃于习惯,作竭力之供应。又如清明扫墓,市民多喜盛备肴酒,广约亲朋,相率登坟酣醉,以示阔绰。并有少数无墓可扫者,亦自携酒食,伴人扫墓,或竟明言”上野坟”,滋可笑也。”

        那部刊登于《鄂西政治丛刊》之二的《宜昌建设委员会三月来事业概况》一文中的“风俗信仰”一节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宜昌人民自旧历二月之初,以及清明前后,家家行扫墓之礼,男女老幼,携香帛备供馔者,铎络不绝。其豪盛者,至广备酒筵招邀亲故,每一墓次,可聚会十余人,有酣醉乃归者。他省或他邑人士,非不墓祭,要不如宜昌之盛耳。”

        而在以上同一年刊登于《鄂西政治丛刊之三》上的《取缔宜昌城郊乞丐及救济经过》一文“宜昌乞丐状况之调查”一节中,则披露“宜昌旧俗,自废历(注:农历)二月十五以后,至清明前,城关(注:宜昌主城区及新商埠区)住户群出祭扫坟墓,置酒携肴,邀同亲友,类似郊宴,所余酒食,例不携回,尽付乞丐,俗称”赶堆”,为乞丐终年所得饮食最优之期。孟子所载齐人一妻一妾章之描述,与此间乞丐赶堆之俗,颇为相类。此种施余之风,各地已罕其例,乃不图复见之于夷陵也。”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在其《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原文是:“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翻译成白话文应该是: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查了一下被尊为“亚圣”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的籍贯,战国时期鲁国人,原为鲁国贵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查了一下邹国的所属所在,知道了邹国是鲁国的附庸国,约在现在的山东省邹城市境内,与当时的楚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孟子更没来过宜昌,就是不知道他所写的故事何以与宜昌“清明节赶堆子”的习俗如此类似?会不会真的有二次、三次元?


  (https://www.2mcnxs.com/html/book/59029/59029129/3231400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2mcnxs.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2mc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