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印象宜昌 > 鸦鹊岭与宜昌丝竹(5)

鸦鹊岭与宜昌丝竹(5)


鸦鹊岭与宜昌丝竹(5)

        宜昌伍家岗的来历在1982年的《夷陵地名掌故》中说得很明白:“伍家岗一名由来并不远久,据说,约在抗日战争前后,因岗上搬来几户姓伍的人家而得此名。那时,这里荒草丛生,坟包遍野,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解放之初,伍家岗上虽然新添了一些人家,形成了一条不规则的小街,但仍然十分冷落。1951年,汉宜公路全线修复通车后,由于原从金巴岭(现在的东艳路与峡州大道之间)入城的南来商贩、农民,皆改道顺公路入城,这里遂逐渐兴旺起来。”

        而在2012年编纂《中国民俗志·伍家岗卷》的工作中,有学者考究出,伍家岗地名的来历应与清末民初这个岗上一户伍姓人家所开的诊所有关。在那伍家诊所未开以前,伍家岗的原名叫黄泥岗,所以从开埠以后,白沙瑙(现在的白沙路江边)就一直有砖窑在这里挖黄土制砖。宜昌民间的一些文史专家也真厉害,居然让他们找到了当年落户黄泥岗的伍家后人的其中一户,锲而不舍的继续追寻,居然从宜昌城区找到鸦鹊岭镇的老街上去了。

        鸦鹊岭的老街上有着伍家的老宅,里面还存有伍家的一些资料,于是,文史学者就知道了当年开在黄泥岗上的伍家诊所名为“伍香生”,而伍家先辈留下的两本用毛笔小楷书写的从医心得和偏方手稿,书序的落款为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丁亥孟夏朔日,伍静山题于夷陵南乡,书的后记落款则为光绪三拾三年(公元1907年)。夷陵就是现在的宜昌,南乡在哪儿?据清同治版的《东湖县志》记载,南乡即为伍家岗一带。这两本家传医书证明伍家人确是曾在伍家岗一带居住行医,而到光绪33年(1907年),伍家岗还是个方圆不到两公里的黄泥岗,

        据伍家后人回忆,伍家的“伍香生”诊所的具体位置在今天夷陵大道与白沙路交错的海峰大酒店附近,后来因为同行竞争,将诊所卖给了岳家,伍家人先是搬到了宜昌城区南湖附近的湖堤街继续行医,解放前夕,因为兵荒马乱,就逃到了鸦鹊岭老街上落户,再后来,伍家人和当地的几个医生牵头组建了最初的鸦鹊岭卫生院。一个在地名上留下了自己家族的姓氏的伍家居然最后鬼使神差的与鸦鹊岭老街有了关系,不能不感叹,时代更迭,世事如风,那流转的时间除了可以见证伍家岗的沧桑变化,也能将伍家人的悲欢离合一点点湮灭。

        据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东湖县志》记载:“鸦雀(鹊)岭场在界岭铺,城东一百二十公里。”虽然这里一直都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可直到民国时期,整个集镇仅有南北走向的独街一条,长约800米左右。因为管辖的原因,老街的南门口就是“一脚踏三县”之地,分别籍属当时的宜都县荣新乡、宜昌县高前乡和当阳县普尖乡管辖,故有“三不管”之说,自然有些无法无天,也有各路人马和各方势力都在这个地段相互竞争,就有了些江湖的味道。不过解放后,整个区域就全部划归宜昌县管辖,一个小小的改变,有时候挺起作用的。

        这个位于宜昌市东郊,距宜昌中心城区仅有42公里,并位于当阳、枝江、夷陵区(原来的宜昌县)三个县市区交界之地的鸦鹊岭镇,除了是这个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都是商贾云集之地。抗战以前,鸦鹊岭周边地区就是以那条老街为中心从事各种商业活动,老街上有疋头、杂粮、百货、副食、酒店、饭庄、茶馆、屠宰等商行百余家,逢到赶场(北方叫赶集),街上客商云集,物资丰富,十里八乡的农民蜂拥而来,也是一派繁荣景象。


  (https://www.2mcnxs.com/html/book/59029/59029129/3231406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2mcnxs.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2mcnxs.com